石松、天茱萸、栀子也可以大面积种植。
七表叔一听起身找出了,早几年邱秋托人送来的药材手册。
就着手册,两人一聊又是一个多小时,眼看时间不早了,邱秋才起身告辞。
七表叔要邱秋中午去他家吃饭,邱秋摆手拒绝:“我出来时,舅婆已经在处理银鱼。”
“十一去暗河捕捞的吧?”
邱秋笑着点点头:“捞了满满一桶。”
“行,回去吧。下午我带你在寨子周围转转,看哪片山头适合种什么药材。”
“好。”
从大队部出来,没走多远,邱秋便被银杏树下纳鞋底做绣活的族中女性长辈们叫住了,询问邱秋在外的生活,公婆可和善?褚辰兄弟姐妹几个?有没有什么大矛盾。
自从去年11月份因为叔公带去香港的财产闹翻后,邱秋就没再登过那边的门,过年期间,也就褚辰带着昭昭、航航去了趟。
聊了会儿,邱秋唤上赤脚在小溪边掀石头捉螃蟹的昭昭几人,回族长家吃饭。
饭后,略睡了会儿,邱秋随七表叔查看寨子周边山头的土质,不同的药材生长所需的土质也略有不同。
沙质土适合种天麻、太子参、麻黄、甘草、防风、知母等。
黏质土适合种苍术、半夏、黄精、玉竹等。
壤土适合种白术、桔梗、板蓝根、黄芪……
与此同时,带团回到沪市的褚辰,刚到家便迎来了叔公的三孙子褚泰、助理师雅琴、香港富商李家的孙子李经纬、宋家的孙子宋长华,及六位保镖。
李经纬和宋长华作为中间人,是陪褚泰来还书籍字画和摆件的。
一箱字画、一箱书籍和一箱玉石摆件,由保镖抬进来,一一摆在了客厅的地上。
师雅琴上前打开黄铜锁,掀开箱盖,递给褚辰一份保管清单:“褚生看看对不对?”
褚辰扯了下唇,对他们连个招呼都不打,便直接上门的行为十分不满。
接过清单翻了翻,褚辰道句稍等,转身去三楼请来位曾在博物馆工作的老先生,帮忙鉴定一下真假。
对照着自家保管协议上的物品清单,诸辰看了看,数量是对的,只是很快便被老先生挑出来一幅清末文人临描字画(原画为明中期的花鸟图),一本造假线装书和一只注胶、染色处理的玉如意。
师雅琴不信老先生的能力,张嘴讥讽道:“褚生想钱想疯了,随便找个老爷子便充当什么博物馆退休的副馆长,真真可笑。看看,鉴定证书,来前我们三少专门找风华拍卖行的方师傅、田师傅鉴定过的。”
老先生伸手掏出自己早年的工作证,往桌上一拍:“拿工作证去博物馆问问,看看老子是不是假的?”
李经纬和宋长华狐疑地互视一眼,戴上手套,拿起老先生说的假货一一瞧了瞧,字画、线装书他们缺了几分眼力,分辨不出来真假,可玉如意,看一看、摸一摸便知不对。
光泽暗淡,缺乏天然玉石的那种明亮、灵动的玻璃光泽,密度不对、轻了,颜色过渡不太自然。
脸一沉,二人看向褚泰的目光面露不悦,太丢脸了。
褚辰心有准备,倒不觉得有什么,以二房的品性,全还回来才有问题呢。
褚泰额上冒起一层细细密密的汗,讪笑道:“这几件确实找不到了,我怕堂弟心里介意,觉得我们二房心不诚,便自作聪明地寻了几件充数。抱歉,是我的问题,小辰你估个价,就当我买了。”
褚辰深深看他一眼,低头问老爷子:“苏爷爷,剩下的还有问题吗?”
“这两件我不太确定。”老爷子指着一本线装书和一幅字画道,“我给你个电话,你下楼去打,就说我找,让他赶紧过来。”
褚辰应了声,拿着苏老爷子写下来的电话号码下楼,半个小时后,来了两位老先生,一个是平返没多久的沪市有名的收藏家,另一位是经常逛淮国旧的老法师,经二人鉴定,三件物品都有问题。
线装书的版本属近代,跟清单里的明末版本不符。
字画上的印章不对,纸张是做旧的。
五件,占了物品的不足半成。
褚辰联系李、宋两家帮忙时,说的是要回九成。毕竟,宜兴坊那边已得房、得工作、得商铺和金钱,全拿回来也不现实。
没再计较,在大家的见证下,褚辰依照归还的实物,写了份保管物归还清单,一式四份,签下大名,按上手印。
自己一份,褚泰一份,另两份分别交给了李经纬和宋长华。
将东西送去银行保管,褚辰邀请几位去国际饭店吃饭,上午从南京回来,安排人过去入住时,听经理说,今天有新鲜到货的螃蟹。
“褚同志——”刚一走进国际饭店大堂,褚辰便被迎面走来的张明河叫住了,他是褚辰在南京时被国旅要求帮忙招待的三位台岛同胞之一。
“将我们送回来,这趟旅程还没结束吧,怎么,又接了一单?”他笑着打趣道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