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情欲小说>高辣小说>新时代艺术家(重生)> 新时代艺术家(重生) 第241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新时代艺术家(重生) 第241章(1 / 2)

韩三平盯着掏他茶叶的沈三通,啧啧称奇:“你弄电影屈才了,玩宣传你真厉害,有没有考虑进体系。”

沈三通摇头,当下没后来那么严格,但是他不想进,束缚太多:“我说古装大片之路要断了,对你有没有影响?”

商业片,是韩三平能一路高升的关键。

大片战略,是韩三平能执掌中影的重要理念支撑。

一听这个韩三平没好气道:“你胆子真肥,得罪了默多克,又得罪了哈维,还有他后面一群人,还得罪了粮商,你是没想过出国混是吧?”

沈三通道:“我为什么要去外面,放着好好的人不做,去做狗,我又不是有病。”

韩三平一愣,饶是知道沈三通的一些想法,也是愣住。

在当下影视圈子,别说是影视圈子,再扩大一点。

多少人的梦想就是有一张那绿绿的卡。

沈三通不仅是嘴上不屑,行为上都很不屑。

这种自信,韩三平不好形容。

韩三平拿出一个本子道:“你看看,有没有搞头?”

沈三通翻看了一下,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,心中了然。

陈可辛的《投名状》。

ps:旋转门,政府官员退休或离职之后下海进入企业、学校任职的现象,在西方被喻为“旋转门现象”。

投名状?不愿拍,就滚!

刺马案,指的是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历史事件。

马新贻被刺后,立即有“刺马案”戏文上演。

之所以称之为晚晴四大案,是因为此案疑雾重重,广为流传。

沈三通读完之后,问:“谁来弄?”

这个案子其实不复杂,真正复杂的是央、地之间的矛盾。

清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,允许地方大办团练,给了地方松绑,曾国藩的湘军势力不断壮大。

太平军荡平之后,清廷把曾国藩调离江宁,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,迅速裁撤湘军。

之后就是张汶详刺杀马新贻,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。

马新贻被刺后,立即有“刺马案”戏文上演,而且正值乡试。

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,寓其讥讽,乔松年也来凑热闹,写了一首歪诗作证,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。

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、有组织的谋杀事件。

从案件的实施,到舆论的有力配合,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,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。

结果是张汶祥被凌迟处死,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。

标志着清朝中央彻底完全的颜面扫地,对两江再也无法节制。

很多人以为清廷失去地方控制,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时的东南互保。

其实在三十年前,1870年,刺马案发生的时候,地方就不可控制。

韩三平道:“陈可辛也想弄古装大片。”

沈三通爱说实话:“这部戏弄的话,国内票房不可能好,我指的是哪怕我来拍,你不主动干预,这部戏不可能过两亿。”

“这件事本质是地方形成了独立王国,任何有控制力的朝代,对曾国藩,肯定诛灭九族,以儆效尤。”

“从观众朴素的情感来说,是厌恶地方水泼不进、针扎不入的,因为历史告诉我们,地方失控,就是战乱的前奏。”

“但这是清末,是满清,民族情绪来说,乐看清廷和慈禧吃瘪。”

“感性的情绪,和理智的个人利弊,就出现了撕裂。”

“当然最关键的,这是清末,本质上是近代史苦痛的一部分,有些观众甚至会从满清入关作为一切的开端。”

“也就是说,无论站在哪一方,以何种视角来阐述,都是痛苦。”

“近代史本身就是痛苦,是一个伤疤,触动这个伤疤就提醒观众一个事实。”

“琉台不守,三韩为墟,近代史没有结束啊!”

“湾岛距离我们,比太阳还要远。”

“从商业化角度来说,这个选题,就不可能成功,国内票房肯定不理想。”

“国外的话,也不可能有票房。《无极》之后,海外片商,会掐断古装大片的版权渠道。”

原版投名状,拍成了港岛一贯的江湖兄弟情。

玩嫂子,加了点人性、背叛。

港岛导演不理解历史,也不愿意理解。

沈三通记得票房不够主演片酬的,李连傑拿走了一个亿,刘德华一千五百万,金城武和徐静蕾都突破了新高。

李连傑一个亿对外宣称还是友情价……

李连傑海外没有票房号召力,只有走好看武打风的碟片能卖的出销量。

一部黑暗风的功夫片,卖不动碟片的片子。

陈可辛和李连傑,一个敢导,一个敢演,都很敢开口。

把投资人当冤大头。

国内票房两个亿才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