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都算是禀报过上级了。
然后,那个五品太监是理所当然的震惊无比,缓了好一会,甚至于反复问了一些重点问题,这才有些难以置信的接受现实,并且赶紧带着这些个小太监去找他的上级,如此一级一级的上禀。
传了三四道,这才总算传到大太监的耳边,并且把他们带到玉和帝面前。
二十出头的他,已经于三年前大婚亲政,娶的是他王姓的一个表妹,这些年与那几个大太监合作的相当密切,双方都还算满意,只要彼此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,那么应该还能继续和谐相处。
随着那几个传旨太监再次复述了一下情况,哪怕先前已经听身边贴身大太监说过大概情况的玉和帝,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:“崔羽怎么会这么弱?”
“他作为崔家旁支,不是已经在岭南经营了有近百年时间了吗?如果他被他手下重用的大将背叛,或者家族内部出了什么乱子,导致他失势被杀,朕倒是能够理解,可元君府是哪来的啊?”
这年头,节度使本身其实并不算很安全,皇权是无法奈何他们,但节度使间无疑还是能攻伐杀戮的,而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则是内部叛乱。比如说之前就有节度使作乱,然后起兵过程被他儿子杀了夺权,儿子被原节度使最信任的大将杀了,大将又被自己的亲儿子杀了。
父杀子,子杀父。
将领相争杀戮,简直不要太多。
所以崔羽死了,玉和帝本身并不算惊讶,他惊讶的是,崔羽竟然不是死于内部叛乱,而是被别人直接取而代之。
那个元君府竟然能在崔羽的眼皮底下发展出那么大的势力,然后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直接将崔羽的势力彻底覆灭,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善
茬,很恐怖。
不过对于玉和帝的询问,那几个太监显然答不出来,因为他们刚到元君府那边就被抓了,后来都没能出过元君府就又被匆匆带回洛阳,而过程他们虽然有时间,但是压根不敢询问相关情况。
所以此时基本是一问三不知。
气的玉和帝直接翻白眼,把他们撵了出去,然后又缓了一会,才有点头疼的跟自己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商量起来。
“高卿,你觉得朕该如何?”
“陛下何须多虑,直接答应下来就是,刚刚那几个小崽子说的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,所谓元君府的人特地送来八十万两银子,希望能够买一个节度使。
这种事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呀。
虽说买官卖爵不好听,但这事其实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了,即便我们不愿意,难不成他们就能退出岭南道。
将岭南道还到朝廷手中吗?
或者说即便还到了朝廷手中。
我们要那地方干什么?”
“岭南道过去几十年本来就一直在崔家的手里,朝廷压根无法插手,而且那边向来是穷乡僻壤的官员流放之所。
平日里更是收不上什么赋税。
如今能借此地节度使之名,平白得到八十万两银子完全是意外之喜,何须纠结,要我说,您直接同意了便是。”
“而且元君府的人不也替我们找好了借口,就说是那个崔羽造反称王了。
元军府算义士,有大功。
正好升他接管岭南节度史。”
高淮河回答的很果断,这种送上门的钱岂有不收的道理,况且就算他们不同意,对方也不可能离开岭南,一道圣旨名头换八十万两银子,相当不错了。
他都觉得那些家伙是冤大头。
哪怕不给,事情要是真的闹大了的话,朝廷估计还是得捏鼻子默认此事。
或者最多给其他节度使征伐权。
反正不可能亲自动手出兵。
“可是这个元君府出现的未免也太奇怪了,从来没有听过,而且实力感觉也不容小觑,如此放纵会不会不好。”
玉和帝还是有些不放心。
他在他亲娘的影响下,虽然只是一个傀儡,但依旧有着中兴大乾的野心。
故而还是不愿破罐子破摔的。
遇到事难免多操点心。
“哎呀,陛下,都什么时候了,您怎么还纠结这些,对方实力不容小觑如何?放纵可能会有影响又如何?本来就管不了的事情,您去操这心干什么呀。
而且岭南道离洛阳隔了好几个节度使呢,就算真的要操心,也是那几个节度使需要操心的事。即便所谓的元君府真有威胁,也不可能越过中间那几个节度使,直接威胁到咱们帝都洛阳这边。
您是真的别再杞人忧天了。”
如果不是还顾忌着些皇权,高淮河真的是很想赏玉和帝一个大白眼,再骂他两句。都是个傀儡了,还整天没事想那么多干啥,送上门的钱直接收下就是了,然后享受几年,纠结这纠结那的。
纠结就有用了?
真的是脑子有病!!
:腰斩弃市受辱妇(23)
玉和帝虽然没什么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