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他真的被人害死的话。
他这个太上皇大概率是不可能替他复仇的,因为稳定人心和皇权更重要。
所有一切都是不得已为之。
“明白,我能理解……”
雍和帝这么说,自然也就意味着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意,还是坚持变法。
太上皇也没辙,叹了口气,又道:
“既然如此,我待会儿就把手里的兵权都交付给你,然后搬到皇家道观清修,同时你记得守好皇家道观那边,朕可不希望哪天被人劫持出来,然后带到皇宫这边攻打皇宫,你明白朕意思吧。
虽然可能朕死了你更安全些,但朕还不想死,所以你记得守好皇家道观。
既别让人劫持了朕。
也不要让别有异心之人接近朕。
还有就是,在执行你那些个新政之前,记得先找个借口,把你那些个弟弟全都圈禁起来,实在不行,暂时贬为废人,让他们去替先帝守陵也可以,总之千万别让百官勋贵有机会与他们接触。
不然别说他们本就觊觎皇位了,哪怕是不觊觎皇位,恐怕也会被裹挟啊。
不过如果哪天你新政彻底成功。
你那些弟弟当中比较安分的。
你还是得照顾照顾啊!”
皇权,或者说权力纷争,有时候不是你想独善其身就能独善其身的,再没什么野心的王爷突然满朝文武百官都偷偷递信说,现在这个皇帝太不像话了。
我们想拥立你做新皇帝。
谁能不心动?圣人怕也得动摇!!
毕竟百官勋贵全都直接反对皇帝有些名不正言不顺,也不符合儒家道义之类,所以得找个领头羊才能名正言顺。
因此很多时候皇族内部的争斗。
实际上是皇帝与世家勋贵的争斗。
与文官集团的争斗。
是既得利益群体,觉得现在这个皇帝做的事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,所以要换一个,如果皇帝胜利,那就是来了次中兴,而既得利益群体胜利的话,那就是继续走皇朝下坡路,多个傀儡皇帝。
正是因为懂这些,同时是既不想自己被害死,也不想自己儿子们斗起来。
太上皇才会不得已出此下策。
哪怕被圈禁,被贬为庶人,那也总好过参与夺嫡篡位被杀,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嘛,而且又不会一直被圈禁着。
如果雍和帝成功,过个十几二十年新政彻底执行下去,百官都被驯服了。
那么自然就能给他那些弟弟复位。
雍和帝失败,新帝上台,为了施展仁政善政啥的,那也得给他们点好处。
暂时受的这点委屈算蛰伏。
算是保命无奈之举。
但不管怎么说,太上皇这番话,还是挺让雍和帝感动的,因为这还是他第一次觉得太上皇在为他着想,虽然不是完全为他着想,所以,当即就保证道:
“父皇放心,只要他们不折腾,我一定不会动他们,哪怕他们瞎折腾,我也尽量保全他们性命。如果未来新政成功,并且攒下足够的钱粮,在海外打下足够的疆域。说不定还能把他们分封到海外,不过也希望父皇能敲打下他们。
免得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。
平白误了性命。
另外有可能的话,您也顺带着提点一下他们,别再有个别气不过被贬为庶民,或者被圈禁,再搞个自焚啥的。”
“放心,过段时间朕开个家宴,并且把他们都叫到朕这边跟他们说说,但圈禁归圈禁,可别苛待了他们,宫里人惯来踩低捧高,你可得多注意注意。”
太上皇继续叮嘱。
且两人很快就此事达成一致。
:魂飞魄散补天石(18)
与太上皇商量妥当后,雍和帝很快就做起了准备工作。比如让夏忠提前培养一些得用且忠心的太监,又比如提前让暗卫收集多年候官候不到的一些进士或者举人,乃至被排挤打压,但确实有为国为民想法的那些个小官员的资料。
因为雍和帝很清楚,他新政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,需要人手帮他执行。
一个政策再怎么好,只要没有人帮忙执行到位,那么就是一纸空文,就是空中楼阁,一点用处都没有。如果还有人故意曲解意思,往歪了执行,那更是不如没有,只会平添麻烦,平添乱子。
指望那些官场老油条,有身份有地位的能全都十分听话,如实执行下去。
那基本等同于白日做梦。
相比较于事到临头没有人可用,当然还是提前准备好预备人手,有人不听话,瞎捣
乱就立刻拿下,再配上绝对听命于他的监督人员,才能更加放心些。
至于如何判断忠心与否。
当然是倚仗丁水的读心术。
与此同时,太上皇也没闲着,很快便挑了个良辰吉日召开家宴,并特地将几个儿子全部留了下来,跟他们隐晦说了一下大概情况,让他们坦然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