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官钧:“如今已过霜降,糖都已制好,陛下的糖车今年是用不上了。糖量就这么多,国内少了,价格总要升的。”
姬安冲他笑笑:“这个我想过。但以沙糖的价,本来日常吃得起的也至少是中产。又不像盐是必需品,升一点影响不会多大,而且还有饴糖作补充。不要升得太狠就行,我相信大司马能把控好。”
上官钧回视他片刻,才垂下眼:“嗯。”
随即转了个话题:“听闻昨日留高王带了三子入宫觐见,他可是对陛下说了什么。”
姬安脸上的笑就转成了嘲讽:“我对他想说什么没兴趣,没让他开口,直接叫他早点滚回封地去。”
上官钧再抬眼看来,却是没说什么。
姬安坐正了身,让人去传卜察使团。
吃过午饭,姬安又宣了终于盼进京来的石庭芝及其夫人毕琼。
石庭芝年约四十出头,清瘦儒雅,眉目温和,美髯及胸。毕琼与丈夫年纪相仿,淡妆轻抹,发髻上只簪了一只银钗。不过衣裳却与石庭芝的布衣不同,是丝绸滚毛边的长褙子,看着像是絮了丝绵。
姬安赐了座:“我想创办面对百姓的新刊,高勉可在信中与你们说清楚了?”
石庭芝应道:“高贤弟写了不少,就不知可有遗漏。”
接着将高勉信中所写都说了一遍,的确都是姬安先前和高勉说过的。
姬安看他不用拿信也说得这么清楚,像是上了心的,就问:“石卿对此如何看,你可乐意来任这主编。”
石庭芝没犹豫,拱手道:“陛下能看得起臣,是臣之幸。”
姬安笑着点头:“我已看过你一本文集,据说是毕夫人刊印的,印得很精美。”
一边说,一边顺势看向毕琼。
毕琼大方回道:“家中所传之学,妾闲来无事,便摆弄一下。能得陛下一声赞,是家祖之幸。”
姬安却道:“令祖发明出活字印刷,是百姓之幸。若没有这活字,刊物这类具有时效的东西,很难快速广泛发行。”
毕琼一愣,不由得和石庭芝对视一眼。
姬安接着和夫妇两人聊那本杂文集,不限于文中内容,时不时还发散到民间种种事情,越聊越觉投机。
果真如高勉所言,石庭芝对百姓生活很了解,非常愿意去观察和思考市井乡间那些生活琐事。毕琼也不是只在家相夫教子的人,尽管话少,但她对女性的观察自然比石庭之更细致。
聊过一轮,姬安非常高兴,当即做下决定:“石卿正合适当我这本刊物的主编。我还想请毕夫人出任副主编,一则补充审稿,二则带人刊印。不知可否?”
毕琼没太惊讶,大概先前听姬安提到活字,就已有所准备,此时只问:“不知陛下准备在何处编纂和刊印。”
姬安:“就在宫中武德殿,你们过来时路过的。一会儿我让内侍领路,再叫高勉陪你们一同过去看看。刊印的匠人,会从宫中的宫女和内侍里挑。毕夫人想个挑人的章程,我让人去办。”
这回夫妇两人都吃了一惊:“宫女和内侍?”
姬安解释:“我到进奏院了解过邸报的刊印,听闻这活字印刷不仅得识字,还得看得懂文章才好上手。宫女和内侍里方便找人手,而且学会了也不会轻易离开。还是毕夫人原本就有人手。”
毕琼道:“妾在家中只是带着几个侍女一同做。”
姬安:“你若觉得需要,可以将她们一并招进来。哦,还要外招一个雕版工,有时需要印配图。总之,这一块就全交给你。”
毕琼点点头:“谢陛下信任。”
姬安又对石庭芝道:“高勉可和你提过,先前他当上给事郎时的小考。刊物的其他编辑,我也准备用这种方式来招,考试便由石卿来主持,题也由你来出,再拿给我过目。”
石庭芝笑道:“高贤弟提过一笔,不过他说考题保密。不知陛下可否让臣参考参考。”
姬安让人取了一套题给他,再递上一张纸:“这是我目前想好的刊物栏目。”
石庭芝接进细看,毕琼也凑过去。
纸上写着——
【一、前一旬朝廷新发布的与百姓相关的政策,摘自邸报,并进行详细解释。若无,则讲解旧的政策或律法。
二、大事件报导与解读。若无,则从邸报中选登朝廷活动。
三、市井、乡间生活趣事二三则。
四、长篇连载话本,短篇故事,各一。
五、生活生产小妙招二三则。
注:三、四、五栏都接受投稿。】
姬安:“这是我目前想到的,你们可以讨论一下,看有没有补充。三栏里面的趣事,就参照石卿那本杂文集,可以先从里面选登。”
接着再让人递上两本书,和一叠订好的纸:“长篇话本先登这个《西游记》,短篇故事可以从《警世通言》中挑。那一叠纸是我让老练的农人总结的种瓜菜技巧,一次登一篇。”
石庭芝接过,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