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官钧问:“依陛下看,难不难学。我只担心军中兵士不好掌握。”
姬安:“只要不追求织花式,我是觉得不难。那算是一种重复性的工作,做熟练了其实都不怎么用脑子。现在后宫里别说宫女,好多内侍也都会织。从先前办学习班的反馈来看,学不会的是极少数。”
上官钧略点下头:“既如此,那就试一试吧。”
姬安:“我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,经费够不够。”
虽说可以省下雇人织衣的钱,但之前的清洗和纺线还需要人力。而且洗那么大量的羊毛,估计还得从别处买足肥皂团送过去,这些都要花钱。
上官钧回道:“得看能收到多少羊毛。不过,按齐万生现在的估算,如能从旁的地方省一省,还是可以挪得出这一笔。”
姬安好奇:“从哪里省?”
上官钧:“按惯例,天子三年一阅军。但新君登基,亦会检阅中央军。只是去年陛下登基是在冬至,天已冷了,我便没提。今年夏末秋初,陛下该去检阅一回,经费已预留出来。若是取消……”
姬安奇怪地问:“阅军很耗钱吗?中央军大营就在京城附近,不就是我进营区去看看,又不是别处的军队要进京。”
上官钧:“当然不只是陛下,还有群臣,通常会住两三个晚上。”
姬安:“夥食费很高?”
上官钧:“吃饭倒不是大头,主要是各处的翻新花用得多。”
姬安:“上次阅军是什么时候。”
上官钧:“两年前,我代先帝阅军。”
姬安更奇怪了:“那不至于就要翻新了吧,两年而已,就用不了了?”
上官钧:“总不能让陛下看旧的东西。还有被缛、席子这类用具,也得全换新的。”
姬安:“……”
原来是皇家的面子要花钱养。
姬安失笑:“阅军还是去,翻新就不必了。正常损耗该换则换,但用不着特意为了好看而浪费钱。既能省出这笔来,就添给边军花用。”
上官钧:“陛下节检,是大盛之幸。”
姬安想了想,又补充道:“被缛的确是个问题……这样好了,干脆自带吧,允许群臣每人带一个仆人伺候。”
上官钧沉默片刻,才道:“以往许多人都会带上三四个人。”
姬安微微瞪眼:“一个人带三四个人,那就是要管四五个人的夥食?”
上官钧:“是。”
姬安:“……”
姬安运运气,继续夹菜,一边说:“今年就只准带一个。想多带的,自已交夥食费,每人每天一贯钱!”
上官钧:“仆人吃不到一贯。”
姬安:“我知道。就是得让他们心疼钱,才能少去几个人。”
上官钧看他这模样,不由得嘴角微翘:“陛下生财有道。”
姬安哼了哼,拉回话题:“不过有样东西万生没考虑到——织毛衣的棒针。”
上官钧:“这个不难,纺线之时,就可让兵士先自己磨几根。”
姬安一想也是,毛衣都能腾时间自己织了,前期再磨几根棒针也不是事。
他示意上官钧把信拿过来,再看了看,问:“万生说带青盐去换羊毛,这‘青盐’是什么?”
上官钧:“打骨鲁国内有一处大盐湖,出产的盐为青白色,称为青盐。他们除了收商队的过境税,向周边各个小国卖青盐也是主要收入之一。
“他们的青盐价格颇低,只是我们大盛盐价的一半。齐万生想先找打骨鲁人收青盐,再去换图国人视为无甚大用的羊毛,的确是笔划算的买卖。”
盐是必需品,拿盐去换肯定能够换得来。便是盐还有剩下,运回大盛也能用得上。
姬安却愣了下:“只有我们盐价的一半?那边境那里吃的盐……”
上官钧赞赏地看过来一眼:“多是从打骨鲁走私的青盐。但也只有那一片地方,若发现有人往南贩,会按卖私盐处置。”
姬安听他这么说,就知道这个“走私”算是朝廷默许的了。大盛和打骨鲁是仇家,边境战火断断续续,不可能开榷场。
果然,上官钧接着就说:“若是打击青盐太狠,打骨鲁会发兵来攻。当然,若是他们往我大盛卖的青盐太多,我们也会打过去。”
姬安叹道:“什么时候能把新火炮锻造好,我们就能收回河西走廊了。”
上官钧转眼看向他,微笑道:“陛下远志,会有那一天的。”
姬安跟着一笑:“那是自然。”
○●
再过得两日,不用上朝的日子。姬安和上官钧正吃早饭的时候,黄义带着章实来求见。
姬安已是久没见章实。
初时黄义还会时不时报一下他的动态,但研究这种事,外人看着就是枯燥乏味得很。后来黄义感觉报不出东西,姬安也不过问,就不再报了。
此时章实突然进宫,姬安颇为惊喜:“难道是望远镜有大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