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恩客早就搬走,去找的人费了好一番工夫才打听到他的行踪。待寻到他,从他那里得到当年烧制人的消息,再次兜了几个圈子,才终于寻到那人家中。
可那个人已经过世了。那个人原在琉璃作坊做活,琢磨无色琉璃是他自己的兴趣。不料被东家发现之后,觉得他是在偷工坊的技术,揪着他就去了衙门。
尽管当时的知县把事情查得清楚,因那人从未往外卖自己烧的东西,只送过两三块给友人,最后就判了他无罪。但原东家自然是不可能再用他。
那人因此郁郁寡欢,加上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,过不几年就患病过世。
万幸的是,那人留下了详细的制作记录,家人也没有丢弃。上官钧的人给了那家人一笔钱,将这份记录买下,带回京中给姬安。
如今知道无色透明玻璃完整配方的,除了作坊里的几个内核工匠,就只有章实。
章实自从弄出望远镜之后,因透镜研究缺了材料,他开始接触玻璃烧制。觉得颇有意思,就一直在跟进,期间还帮忙改良了一些器具。
姬安见他有兴趣,也乐得让他去当个顾问。同时还给他声学基础的书籍,章实也看得如痴如醉。
并且,通过在《旬报》上发表的几篇小科普文,章实还结识到一些工部或朝中平常不显露的理科学术性人才。
经姬安批准,他现在搞起一个类似兴趣小组的社团,姬安已经将之当作日后科研所那类部门的雏形。他们想搞的项目都申报到姬安这里,姬安从内库给他们拨一些经费,在工作闲时进行。
此时,姬安让关忠去屋里取来准备好的匣子,交给章实:“有了无色玻璃,就可以做镜子了。镜子可是赚大钱的东西,但要和玻璃完全分开来,两边互不相干。你先前可有挑过人?”
这是为了技术保密。做镜子的人不知道玻璃怎么来的,做玻璃的人也不知道镜子怎么来的。玻璃工坊暂时还归在少府里,但镜子工坊会独立出来,目前归章实管着,以后姬安还要另找亲信接手。
虽说长久下去肯定会慢慢走漏风声,包括现在的香皂、瓷砖、水泥也是。不过天子做的买卖,姬安相信敢冒死插一脚的人不多。
哪怕真有人不怕得罪天子都要搞,那也是悄悄搞、悄悄卖。就以这个时代的低产量,姬安并不是很担心市场会饱和。
章实先回道:“已按陛下先前的吩咐挑过几个,明日臣就去同任少府要人,带给陛下过目。”
这是姬安先前交待的。对于会掌握内核技术的工匠,姬安还是要用系统探查过才能放心。
章实说完,实在忍不住地打开匣子,发现里面有一本书,和好几只瓶子。
他拿出书快速翻了翻,脱口说:“原来做镜子是在玻璃上镀银,让原本透过玻璃的光被银涂层反射回来,形成虚像……”
姬安笑道:“对。制作起来不算难,但不好想到这个。”
想到也做不了,现在还有技术关卡。姬安能让章实做,是因为有系统开挂。
当然,制镜的技术还有许多种。
当时姬安先让系统推荐,结果五花八门的制镜法让他看得头晕,他干脆先弄了一本他那个世界的镜子历史。
最简单、也最容易复刻的技术,是曾经风靡一时的锡汞制镜——使用汞来溶解锡铂,令其紧贴玻璃。但汞毒性大,制作的人接触汞必会中毒,姬安看完就放弃了这个。
最后姬安选择了镀银镜,相对安全,对光的反射度也高。缺点除了成本高,就是银镜反应需要用到化学试剂。这就属于跨越时代的技术了,姬安一直在自由市场收购,现在积攒下不少,足够消耗一段时间。
至于他百年以后怎么办……也没什么好怎么办的,技术失传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无法制出这些化学品,那就等遥远的后人再来“复原”好了。
姬安更在意的是——最好不要被人弄出锡汞镜来,一旦这个技术问世,必然有人为了赚钱就罔顾人命。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