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人当中又有牵头人,叫作武固,据说状纸便是他写的。
姬安点头道:“你与方卿准备一下,午时随我一同去。”
张湜应了是,告退出去。
姬安遣人去礼部库房取那五人的卷子,同时放出消息,让认识他们的官员来见。
待通传内侍听完姬安吩咐离去,上官钧提壶倒了杯新茶,递给姬安:“陛下现在寻人,怕是无人敢承认。即便有人来,也是一问三不知。”
姬安接过茶慢慢喝,一边说:“总要先问问,说不定就能撞上呢。”
还真撞上一个——姬安的“秘书”之一,高勉。
姬安给他赐了座,奇道:“你认识武固?我记得你是关州人吧,怎么会认识江南的举子。”
高勉和徐小七是同乡,姬安就特别记得他一些。
高勉拱手道:“陛下容禀。武固来京早,且未住客栈,与几名同乡一起租住在臣所租院落隔壁,出来进去的时不时撞见,也一同喝过几回酒,聊过一些事情。”
姬安点点头,又问:“你觉得他如何,这两日可有再见过他。”
高勉不由得地一笑,又很快收起,回道:“臣觉得,他是个颇有志向之人。只是太年轻,也就难免气盛。去年正科时他不巧生病,被家人拦着没能进京,今年本是信心满满,不想却落了第。”
姬安不禁诧异。高勉自己就挺年轻,武固还能被他评价年轻气盛,岂不是年岁更小。
这时,高勉再续道:“先前《旬报》登出那两套题之后,武固与他同乡曾来请教臣一些题如何做。臣当时与他们讲解了自己的做法,但也说了臣并不知晓自己的分数与正确答案。
“三场考完之后,臣也曾遇到过他,看他心情不太好,料想是发挥欠佳,就没再提会试。前日晚间,臣又见过他一回。他拐弯抹角地向臣打听,陛下有没有看过会试试题。
“臣自然不能透露禁中事,便只说不知,他就没再多问。只是臣现在仔细回想,当时他言语之间,似乎暗含着礼部瞒着陛下变更会试的意思。”
姬安一愣,下意识和上官钧对视一眼——上官钧兼任尚书令,礼部在尚书省下,这又是在怀疑上官钧要架空天子?
高勉禀完事,告退离去。
随后那五人的试卷被送了来,姬安没空细看,只粗粗看过分数。经义卷分数都不错,策问卷则都是及格边缘,而诗赋卷,全是不及格。
姬安嘲讽一笑:“他们怕是就没想过,哪怕诗赋卷及格,以策问卷的分数,他们也上不了榜。”
上官钧在看五人的背景数据——凡中举者,州府都会往礼部递送一份,以便会试报名时核对,并包含乡试成绩与当时学官、州府官员的评语。
此时,上官钧回道:“这五人家境都不错,家中在高祖朝或太宗朝出过四品以上的官员。只是近两代稍差了一些,但父兄也至少是秀才出身。
“五人俱就读于有名的书院,家中长辈或是先生想来会有些京中故交。是以会对朝中之事颇为关注,能听得一些传闻。再加上年轻气盛,被人一骗就容易当真。”
姬安:“他们怎么不想想,如果真像他们以为的那样,你都能瞒着我改变会试了,就算他们把事情捅到我面前,我又能如何。”
上官钧:“所以他们直接敲登闻鼓的另一个目的,就是引来京中百姓。想要借众举子与百姓这‘水’,来覆我这条‘舟’。”
姬安:“那他们的‘舟’被‘水’翻覆之时,他们可别溺死才好。”
上官钧莞尔,温声道:“传午膳吧,吃完就差不多到时辰了。”
午时,姬安带着上官钧、大理卿方怀静、大理少卿张湜、礼部尚书盛隆,一同出宫。
登闻鼓台离皇宫很近,就在南大门左前方,再往前是宽敞的街道。
皇宫附近多是官衙,平常百姓都不太会往这边来。但今天登闻鼓前所未有的响了,消息一经传开,许多人都赶来看热闹,此时把台子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当然,会来这么多百姓,也有姬安的安排在里面——消息甚至就是庄洵安排扩散,还专门“请”出一些在京中各街坊里名声好、威望高的人过来。
除了百姓,当然还有闻讯而来的众举子,包括聚在烟波池那些,以及上午在礼部接受明日殿试礼仪培训的上榜举子们。另外,许多官员也都来了。
不过,登闻鼓台这片地方,已经被上官钧安排的羽林卫和京城兵马司牢牢控制。此时先前来围台的千余举子都被圈在台子东面,另外三面则是围观人群。
上官钧没有专门给官员们留地方,因此所有人都混在一处。姬安骑着马出来,打眼望过去就是一片人,也分不出什么官员、举子、百姓。
姬安带人上台,在早已摆好的椅子上坐下,对身旁郑永点下头。
郑永就回转身,示意后面一名宦官上前来。这是特意挑出来嗓门大的人,专为姬安传话。
张湜起身,沉声道:“带那五个敲登闻鼓的领头人上来
情欲小说